宿州作为皖北欠发达地区,谋划布局低空经济面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发展定位不明确、立体交通意识不足和应用场景探索起步缓慢等问题。以政策为依据,基于现实产业基础,宿州可通过分类运营通用机场、培育头部企业和低空产业技术人才、因地制宜探索“低空+农产品物流”应用场景等举措,探索通用航空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宿州低空经济发展现存问题
(一)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缓慢
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是一种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低空“无路可走”严重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路网存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低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低空路网规划、低空路网构建及低空路网运行养护四个环节。以四个环节评估低空路网的搭建进程,宿州低空航路航线网的划设目前仍处于可行性评估阶段,说明对该领域的尝试与探索较为保守,进度缓慢。除路网划设外,机场的选址与建设也是重点领域。宿州通用机场与两用机场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砀山通用机场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原定建设工期为1.5年,受突发应急事件和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影响,整体工程进度滞后2年。泗县机场项目自2021年8月开工建设,原定建设工期为1.5年,同样受突发应急事件和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影响,整体工程进度滞后。两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均遇到项目建设整体进度缓慢、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运营主体存在不确定性三大问题。
(二)在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宿州在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定位尚不明确。根据安徽省最新决策部署,到2027年,全省低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安徽省在低空领域的布局,以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为中心,在皖中和皖南地区展开。从最新决策部署来看,省级层面对宿州等皖北城市在低空经济赛道尚未作出明确规划。面对较为陌生的新兴产业,宿州缺乏下先手棋的行动与规划,尚未从自身资源禀赋上找到与低空经济适配的有效结合点。
(三)立体交通意识不足
据安徽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2024年10月公布的数据,安徽省适飞空域为6.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空域面积的48.85%,而各地市适飞空域占空域总面积的比例差距较大。其中,宿州空域总面积为9939km2,适飞空域1109km2,仅占11.15%。有限的适飞空域,不利于低空经济在宿州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际通航发展经验,人均GDP达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快速发展,达8000美元时私人飞机需求激增[5]。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各市人均GDP数据,皖北地区对通航的发展客观上步入增长式需求阶段。但以宿州、淮北、蚌埠等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群众普遍依赖“陆地经济”。皖北地区城市民航机场建设进度缓慢,群众普遍偏好自驾、汽车、火车、高铁等陆路出行方式。群众对于搭乘民用航空、通用航空作为出行交通方式的认知并不充分,对于通用航空未来将全方位应用于生活各个领域的感知度不高。
(四)“低空+”下游应用场景探索起步缓慢
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低空经济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低空经济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尤其零部件和航空器生产制造、地面系统搭建等上游产业链发展态势良好,但下游的低空维修与技术支持、运行服务、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空管服务保障等环节发展滞后。从无人机产业链价值分布看,消费需求端的产值仅占整个价值链的15%左右。低空相关文旅产业目前存在运营取证难、设施采购及运营成本高、专业人才稀缺等现实难题,低空体验项目尚未大众化。因此,下游应用场景探索起步缓慢,低空经济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不仅是低空经济先发城市需要去探索和扭转的现实问题,同样是宿州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克服的问题之一。
二、加快推动宿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分类运营通用机场
构建地面保障设施网。加快建设供各类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停放、能源补给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及起降场地[7]。按机场功能,可将通用机场划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其中特色型又分为公益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产业支撑型三类。
短期来看,通用航空领域e-VTOL及其上下游产业暂时缺乏在宿州落地生根的土壤,宿州低空经济还是应当以发展无人机相关上中下游产业为先。砀山机场基于当地梨产业与梨花节特色,以生产服务型通用机场定位,将低空经济融入现存的“水果种植+数字电商+文旅融合+特色民宿”的发展思路中,开展无人机植保、无人机航拍、旅拍等业务。泗县机场可参考徐州杨庙农用机场的管理与经营模式,以公益服务型通用机场的定位从事农林服务项目,如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农林业病虫害等。
(二)找准宿州低空经济发力点,培育头部企业培育融通发展企业梯队。
聚焦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整机的研制和规模化应用,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壮大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位于宿州市高新区的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未来将持续在低空领域进一步探索。该公司自主设计并投产的军用无人机,于2024年11月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次亮相。据了解,该军用无人机为最远飞行距离达1000km,载重达50kg炸药的自杀式武器无人机,主要为迎合国外军工订单需求。此外,在e-VTOL方面,作为宿州代表性企业,佳力奇近两年内有进入该领域的计划与布局,核载2吨的军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将是该公司的新研产方向之一。随着e-VTOL进入投产阶段,供材与生产线也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现有规模。
(三)率先培育低空产业技术人才
强化产业人才供给。扩大低空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交流,协同培育低空经济人才。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全面布局,各类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显现。宿州航空职业学院是以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为人才培养方向的专业院校,内设直升机驾驶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通用航空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储备阶段具备一定的基础。未来,电网巡检、无人机编队飞行表演、赛事运营、无人机航拍培训等无人机行业应用服务需求将逐步增多,宿州可依托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学科设置优势,率先培育低空产业技术人才。
(四)因地制宜探索“低空+农产品物流”应用场景
扩大低空运输规模。宿州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可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谋划开发低空特色场景,开展无人机物流场景等低空物流应用,开通农产品无人机货运航线,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
低空经济与农业的结合不止于生产作业端,同时可以在产成品的电商销售与物流环节节约成本。聚焦城乡低空末端物流,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体系,拓展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配送场景,加强重点物流企业与无人机运营企业合作,发展无人机配送、城际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农业经济作物如草莓、梨、葡萄等产品,对新鲜度要求高,可以借助无人机从果林直达物流园区,新鲜的瓜果蔬菜从田间地头直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以无人机打通城市和乡村农产品物流终端,节约了传统物流装卸人工费、运输费等资金成本,也节约了农户、经销商、消费者选品订货的时间成本。(作者:王馨)
上一篇:安徽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